从排球的这项运动本身来说,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女排的关注程度整体上要高于男排。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在中国三大球的成绩中,中国女排的成绩可以碾压任何对手,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排坛的一支劲旅,曾经获得九个世界冠军,女排在国人心中是一种情怀一种精神,它的意义在我国是其他球类运动所不能比拟的。
男排联赛总决赛比不上女排联赛总决赛的关注度和火爆程度,这是因为:
1.男排和女排可以看做两种运动。男子排球的网高2.43米,女子排球的网高2.22米,两者相差了19cm,这是排球这项运动与足球和篮球最大区别的地方,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女子来说,网口低了19cm,球员的扣球高度,发球效果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没有影响它的观赏度。
2.女排比赛中的各种战术运用非常的赏心夺目。男排的比赛毫无战术可言,球接起来往天上一扔,攻手一下就打死,来回球不是很多。而女排比赛战术运用非常多,来回球也要比男排多得多,看起来非常好看。这也是大部分球迷选择看女排比赛的原因之一。
3.女排的颜值不错,再加上运动员本身身材很好,一个个大长腿非常引人注目。就像我们的女排比赛,惠若琪有着出众的颜值,吸引了大批的粉丝,甚至可以和有些娱乐明星等价齐观,还有她的队友张常宁,龚翔宇,王晨月等,她们的比赛就是一场粉丝的大聚会,无形中抬高了女排比赛的关注度。
4.女排队员的话题性高于男排队员。由于女排队员出众的颜值吸引了很多粉丝,我们看到在社交媒体上,有的女排队员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粉丝,她们的情感怎么样?换了男朋友没有?哪几个是闺蜜?……这样的八卦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现在的社会就是有了粉丝就有了关注,她们也起到了带动女排联赛的作用。
5.明星球员影响力要远远高于男排。我们的中国女排现在世界排名第一,朱婷更是世界第一球星,她的年薪150万欧元高居世界第一。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有着大量的粉丝,甚至包括各国著名运动员和国际排联都是她的拥趸,我们记得她从土耳其回来在河南女排打全运会比赛,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她的主场,影响力可见一斑。
其实像我们国家的男排联赛,要想提高他的关注度,首先必须得大力提高中国男排的成绩,其次是制造明星球员,做不到这两点,他的关注度永远不会超过女排。
谢谢邀请:主要还是女排的成绩好,在世界排坛排名高。这么多年虽然也有起伏,但成绩始终在一流水平。那口气始终没有泄,拼搏精神贯穿始终。这是主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请看我的观察:
观察一、经常看女排比赛的观众既为紧张***的比赛而鼓掌,又为女排姑娘凸凹有致的身材暗暗叫好。排球运动员身着紧身衣,其实也是体现了运动员的一种美,一般排球运动员身材都比较高挑,也为比赛增加了观赏性,同时紧身衣也有效的防止了宽松衣服带来的走光烦恼。这方面男排就逊色许多,当然迷妹追帅锅例外。
观察二、看中国女排打球感觉特别有意思,持别亨受体育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特别是在里约奥运会上对巴西女排一战,打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惊心动魄至今还令人回昧无穷。反之中国男排在世界排坛排名不高成绩不太好,所以关注程度不太高。另外现在男排都是高举高打,感觉没有什么战术没有过程,拼的都是身高,体能一锤定音。感觉打得太简单没有什么乐趣。
观察三、女排大长腿堪比维秘秀又怎样,赵蕊蕊130“非人类”的腿,朱婷脖子以下全是腿,以及小清新惠若琪的修长***……
观察四、看看刚刚结束的上海女排-天津女排的冠军争夺战中那些美女们,英姿飒爽,身手矫健,让电视机前的男士们看的如醉如痴。
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是一种在刻苦训练、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历练中沉淀下来的无比珍贵的精神食粮。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象征着顽强、拼搏、不服输、集体主义的“女排精神”都永不褪色,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奋勇前进。
有一种荣誉叫“五连冠”
从1981年登顶世界杯开始,中国女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举获得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共计个项冠军,成就世界排坛的第一个“五连冠”。之后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中国女排九度成为世界冠军(包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大赛)。2017年9月9日,在女排大冠军杯第四轮比赛中,中国女排提前一轮夺冠,时隔16年再夺大冠军杯冠军。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
有一个队员叫“铁榔头”
八、九十年代曾经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铁榔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威力无比的扣杀令对手望而生畏、闻风丧胆,她是球队的灵魂,绝对的领军人物,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屡获殊荣。
有一个教练叫郎平。
退役不褪色,退役后的郎平仍旧心系女排,并于1995年开始执教中国女排。同年率队获得女排世界杯季军。1996年率队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7年率队获第9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把这个话题局限于中国来回答吧。
一是男排观赏性不够。并不是说跟女排比,男排的技战术不好,主要原因可能是男子排球打得比较简单粗暴吧,回合少,叮当五六的就完了,比较单一,容易审美疲劳。女排因为力量速度所限,技战术打法比较丰富,回合也多,看着比较赏心悦目。
二是男排国际比赛成绩不好,缺少国际级球星,号召力不够。中国女排是世界上的强队,拿过很多荣誉,女排精神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联赛中几乎每个球队里都有国手,有些国手在世界排坛也是一流高手,可以大大提升号召力,吸引球迷观赛。
三是比较个人化的原因了。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拼杀,感觉是力量与柔美的结合,怎么做动作都觉得好看。男排嘛,即便是暴扣,也觉得有点不够阳刚,如果再来点阴柔的动作,更让人觉得别扭。再比如比赛服,女排姑娘们穿着,既柔美,又觉得像是战士,男排队员那服装穿着,我就觉得不像专业运动,总觉得少点嘛,如果哪个队员再弄个油光水滑的发型,就跟没阳刚之美了。这点纯属个人感性的看法,勿喷勿喷!
就排球这个项目而言,男排就象女举重,女足等一样缺乏观赏性。男排经常是一锤子买卖,战术变化少、身体对抗少,你看那中国男排,拦个网瞎胡蹦,防守串球基本没有,攻防转换的来回基本没有……相反,女排就好看多了,你看今年女排决策,攻防转换多达七、八次,战术、技巧眼花缭乱,女性柔美韧性充分展现……
排球这项运动,女的就是比男的受欢迎。
谢谢邀请!
很难。
我们都知道直板的优势在于前三板、发球和正手。如今乒乓球器材的变化,技术的改变,直板的优势越来越少。许昕能保持如今的实力,离不开他“世界第一正手”和直板横打能力的进步,强如许昕当初在反手薄弱时,一度被别人利用反手的弱点比赛过程中打得很被动。如今国乒新星可没有许昕这样的能力,直板未来真的不容乐观啊。
大概率会有的。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40年,直拍是绝对的主流和主力,这是一个传承,代表人物:容国团、徐寅生、庄则栋、李富荣、郗恩庭、李景光、李振恃、许绍发、郭跃华、谢赛克、江嘉良、陈龙灿等。这一时期,直拍打法足以应对来自欧洲和东亚的挑战,尽管优势在不断减弱,尤其是面对欧洲弧圈打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男乒进入直横共治时代,经历了刘国梁+孔令辉时代、王励勤+马琳+王皓时代、张继科+马龙+许昕时代,这30年国乒直横两条腿走路,直横两个拳头都硬,即便直横中任一打法遭遇低谷,另一打法要足以与世界抗衡。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刘、马、王之后直拍走向式微,许昕的单打成绩无法令人信服。
许昕之后直拍打法不容乐观,现有的直拍球员赵子豪、薛飞、郑培峰等距离主力还有很大差距,不过随着参赛和培养,技战术的提高,进入主力层1-2人不是问题。
很多人觉得横拍强大就都上横拍,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背,与体育挑战精神有背。一来,历史上即便是直拍最强大时,横拍在主力层始终有一席之地,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是以削球或怪胶横拍为主,如王志良、梁戈亮、陆元盛、蔡振华、陈新华等,今日横拍强大了自然也不会没有直拍的立足之地;二来,直拍打法的挑战难度远比横拍大,直拍有直拍的价值,直拍有直拍的趣味,它有挑战价值,有体育本身追求的价值;三来,我们的国球以直拍起家,有深厚的历史和传统基础,历史上也陷入过低谷,但都通过学习、革新、再创业实现了再次强大与世界抗衡,今天我们同样不会放弃!
国乒的直拍球员要努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马琳退役后,传统直板开始销声匿迹。
2王皓之后,直板横打再也没人能达到他的高度。众多直板小将不缺技术,只是始终打不出来。
3许昕占了个左手优势,身体素质好天赋异禀,单打外国人胜率很高。配双打基本不输球,号称人民艺术家,很浪。
4最有可能接班的2个人是赵子豪,薛飞。他们出了点小成绩但是大赛不稳定,需要再磨炼几年,有可能顶替将来退役的许昕。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昕之后,虽然有几个直拍选手在努力培训中,但暂时还没有一块新的直拍选手能接过许昕的旗帜,成为国乒的主力,这种情况的出现,跟目前直拍训练的系统太薄弱有关,现在的直拍多数都源袭了王皓的全直拍横打的训练模式,以两面拉对抗横拍的两面拉,但是由于教练本身的有限的直拍横打技术理解,单纯的两面拉无法超越王皓,达到与横拍抗衡的水平,台內技术优势没有有效的保留使用,训练水平不高,所以几个新人都处于技术训练的瓶颈期,没有稳定,出色的表现,挺可惜的,要想将直拍发扬光大,必须尽快改善直拍的训练方法,提高直拍的成才率。。。
如果凭实力竞争,许昕之后直拍选手真拼不上主力,不论男队女队都一个样。男乒一队尚有赵子豪、薛飞、郑培峰,女乒据说仅剩张蔷一人(?)。直拍形势看来不很乐观,甚至有岌岌可危之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世界乒坛大势如此。亚洲以外,尤其是欧洲清一色的横板。过去日式直扳能称霸一时,韩国更出视了一面攻的直拍好手多人,如金泽珠、柳承敏等,但现在看看,日韩选手中还有直拍的踪影吗?早已被淘汰了。
中国也是这样,直拍快攻历来为我国的传统打法,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诞生了多少直拍高手?简直数不胜数;夺得了多少世界冠军,也是不计其数。具体人名大家都耳熟能详,就不一一列举了。但随着乒坛的打法走势,直拍日渐式微,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直拍好手刘国梁、马琳、王皓的相继退役,直扳高手就瞭若星晨了,目前仅剩许昕在主力层拼搏,剩下的有的游离在主力层边缘,有的则根本不着边际,直拍形势实可堪忧啊!
许昕打过明年奥运会后,早巳成家立业且年过而立之年的他肯定退役,这是没办法的事。谁能接班,扛起中国直拍的大旗?
赵子豪可以算一个。少年时期就峰芒毕露的他,曾受到波尔等名将的夸赞。在国内比赛中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与许昕、尚混等代表上海队夺得过团体冠军,个人在国际比赛中也打进过决赛,成绩在直拍选手中除许昕外算是最好的。当前,男乒年轻选手中的出类拔萃者非王楚钦莫属,赵子豪却能在国际赛事中战胜他,曾激起王楚钦的怒甩球拍,险些砸中赵子豪之事,事后王楚钦即遭禁赛三个月的处罚。这说明什么?说明赵子豪也具备一定实力,如果好好培养,与王楚钦有的一拼,挤进主力层指日可待?当然一场比赛证明不了什么,但参考价值还是有的,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其他直拍选手,如薛飞、郑培峰、张蔷等,有时也冒泡表现一番,高光一下,但均属昙花一现,不能持久,这次东奥模拟赛上,直拍选手表现总体不佳,包括许昕在内,单打均未进四强,就说明直拍的窘境了。
不过有点悖论的是,指导横板横扫乒坛的教练员,大都是退役的直扳高手:马琳、王皓、秦志戬、李隼等,横板则是刘国正、郭炎等。总体看,横板打法横行世界乒坛势不可挡,直扳打法在夹缝中生存,砥砺前行且困难重重,许昕之后赵子豪们能否扛得住直扳大旗,令人怀疑。直拍发展前景的确维艰,实在不乐观,只能是且行且珍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