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摩洛哥等西亚北非国家的货币均为第纳尔。
第纳尔的名字来自于罗马帝国的一种被称为Denarius的银币。Denarius的意思是钱,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中也有同样来源的字。这个字的涵义在Denarius继承了Solidus金币之后变成了金币的意思。
***世界自此开始到近代开始铸造货币之前都是如此打造硬币。当时主要在拜占庭帝国领土上流通(之前流通的是倭马亚王朝的Solidus金币)
罗马有北上欧洲啊。欧洲历史上就罗马帝国接近统一了全欧洲。
罗马人的边疆西北到英格兰和苏格兰交界,英国长城就是罗马人修的,北方到莱茵河,也就是今天巴伐利亚北面,西方占据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也就是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在欧洲拥有今天的英格兰,德国南部,整个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希腊,马其顿,克罗地亚,捷克,半个匈牙利,半个比利时。基本上占据了欧洲了。
真实情况是西罗马帝国先在外族入侵下崩溃灭亡。
残留的西罗马人民与外族逐渐融合,然而其对比蒙元或者满清灭亡后的我国,该国缺乏民族认同,也缺乏能同化外族的文化力量,最终西罗马人四散至欧洲各地。而且还在天主教,***教,***教等势力下在地中海文化圈内,都无法实现文化上的统一。
而东罗马却是另一个情况,在西罗马崩溃的时候,东罗马重新定义了自己---希腊人。并且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还达到了高峰。也就是说,这时候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其实已经不“罗马”了……
之后,欧洲长期小国林立,封建庄园的桎梏,终于让各个欧洲地区连语言自身都开始产生差异,语言的差异进一步拉开了文化认同的可能。而中世纪后东罗马这边崛起了奥斯曼土耳其,待到其崩溃时,原本的东罗马人复辟的国家名叫“希腊”,而不再是罗马。
综上所述:
社会和文化是民族延续的根本。
我国可以延续,是因为儒家思想为中心,融合了诸子百家的观念,这个文化在汉族血统里扎根,促成了我国能在朝代更迭,国力转变时,民族能延续,同时还能包容外族,纵使皇帝换了人,民众还能正常维持大体习惯生活下去,所有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而不是独立个体;
罗马不可延续,是其无法同化外族,反被外族同化,而由地理隔离最终社会文化隔离,语言也变得不一样。在他们眼里,公民是个体,每个人追求个性独立而不能关注整体,所以他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权力与控制的历史,和我国的价值观天差地别。
这里我无意论述二者孰对孰错,但必须指明,罗马人没有分布欧洲是错的,只是他们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与以前的罗马帝国有何瓜葛,反被外族融合罢了。
罗马全盛时期不北上欧洲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从地理的视角来看,阿尔卑斯山是罗马亚平宁半岛的天然屏障,鼎盛时期的罗马越过此屏障征服高卢,足以看出其实力的强大,但是再北上,面对的是莱茵河和多瑙河,即使跨越两河屏障,北部不远就是苏台德山与喀尔巴阡山。两河加两山的天然屏障,罗马的主力是骑兵,骑兵跨越大河大山作战极为困难,罗马帝国的继续北上增添巨大挑战。二是罗马不断征服国土面积实际上是围绕地中海发散的,并没有真正的聚合在一起,实际国力并不是可以打败欧洲无敌手,征战越远,后勤、经济、财力耗费越高!罗马维持庞大的国家都十分困难,所以很难再继续北上!三是北部欧洲的日耳曼民族,民风彪悍、战力极强,征服难度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