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足球排名世界,波兰足球排名世界第几

tamoadmin 赛事报道 2024-06-24 16 0

在二战中互为死敌的苏联和德国,为何在战前一起瓜分、吞并了波兰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国法西斯,波兰人民奋起抵抗,但仅仅一个多月,波兰第二共和国便宣告亡国。在跟后来的东方战场相比,日寇单单在上海就跟中国军队鏖战三个月,波兰一个多月就亡国给人一种二战初期波兰军队不堪一击的感觉。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9月3日,波兰盟友英法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德国置之不作答。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利用装甲部队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途中为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短短四天时间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德军4个师一共才死亡150人,伤700人。

波兰足球排名世界,波兰足球排名世界第几

虽说波兰的国力不如英法德等传统欧洲强国,但波兰并不是一个弱国。

二战爆发时的波兰总兵力有一百万人,有完整的陆海空三军,其中的陆军更是波兰的骄傲。二战爆发时,波兰是世界拥有坦克数量排行第四的国家,陆军在二战爆发之时拥有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波兰还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行设计制造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国家,空军装备着各式各样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等多种飞机多达四百多架。

结果,波兰这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

波兰的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军事角度固然是重点,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波兰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外交方面!

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波兰在地理上位于东欧,实质卡在德国与苏联之间,相当于结合部,在历史上,波兰为东西两边的强国向另一边进攻的通道,属于兵家必争之地。

波兰在历史上,曾经为地区强国,无论是德国先祖,还是俄罗斯的前辈们都是它的手下败将。可惜后来波兰衰弱了,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卡在东西两大势力之间,无论谁起来,都必然要打击它,主要是两个,仅仅一个还好办一点。

更为可怕的是,波兰两边的势力一直有结盟对付它的传统,往往会携起手来把波兰分掉。

现代波兰实际为一战才复国的,在此之前,它被俄德等分掉了,也就是说,它是在一战战败国德国,奥匈,以及一战另一个失败者:沙俄的各一部重建的。

波兰复国之后,一直没有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尤其是东面的苏联,波兰曾经干涉过苏联内战,差一点被灭国。

波兰与西面的德国关系也一样差,波兰参与对德国的瓜分活动,抢先但泽市,算把德国往死里得罪。于是,苏德最终又按传统,又一次结盟分了波兰,只不过后来苏德又打了起来。

很大程度上说,这波兰对外政策的失败,一门心思琢磨着瓜分别国领土,却不防别人瓜分自己!既然遇到两个强国,却坚持同时与之为敌的政策,无论波兰在亲德,还是亲苏,都可以得到一个强援,而不是两个强大对手的结盟!

波兰这个国家很像韩国,都很奇葩,实力不行还爱招惹是非,四处撩风煽火,特别令人讨厌。

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确实它种种遭遇一点都不令人同情。

一、狂妄自大,扩张政策



波兰在欧洲有个外号:欧洲的垫脚布。

波兰地处四战之地,不论是西边的德国奥地利,还是东边的俄国,只要向外扩张,波兰就是必经之地。

历史上,波兰曾经三次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二战时期,又曾被苏联和德国联手办掉。 在古代时候,波兰的祖先们也牛过一些日子,在欧洲它地盘并不小,是通过征战获得的。波兰羽翼骑兵也曾打遍欧陆难逢敌手,瑞典、匈牙利、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条顿骑士团等都曾是其手下败将。 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在维也纳城下,8000波兰骑兵打败10万奥斯曼土耳其军。这一战,将奥斯曼土耳其帝在欧洲扩张的脚步停下,拯救了天主教世界。

所以说,波兰祖先也曾阔过。

早期历史的辉煌,给了波兰人注入了太多的自以为是,它就开始奉行四面出击到处扩张的政策,四面树敌。 实力不行,还奉行国力无法支撑的大战略,狂妄自大,就酿成了悲剧。

波兰的扩张政策使周边国家都对它十分厌恶。 德国人恨波兰人,因为波兰人是斯拉夫人;俄国人恨波兰人,因为波兰人是天主教徒;土耳其人恨波兰人,因为波兰人既是斯拉夫人又是天主教徒。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在国际关系中就是这样的现实残酷,应该说波兰在二战中的遭遇,一方面是自身的不明智举动,另一个方面也是英法等国家祸水东引结果。

在希特勒一上台,周边的国家就知道要打仗了,但是如何面对这个威胁,当时的欧洲国家的策略并不相同,英法是绥靖政策,就是通过出卖中欧小国来换取德国不打我,而当时的苏联是提出了一个集体安全的政策,就是类似重新组织一个类似于协约国的军事同盟来遏制德国的扩张。

一开始,苏联的集体安全得到了法国的响应,法国的外交部长巴尔图支持这个构想,但是在巴尔图被刺身亡以后,法国英国开始和集体安全这个构想渐渐远离,而到了1937年英国的张伯伦上台以后,绥靖政策就开始成为英法的主要政策。
签订慕尼黑协议的张伯伦和希特勒。
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这个地图上包括了德国吞并奥地利。
这样照片最具有讽刺意义,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英国,挥舞着这张希特勒写的,在解决苏台德地区的问题以后,德国不会再有别的领土要求的纸。号称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这一段在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有,而且是纪录影片。

而到了1938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集体安全构想已经是无人理睬了。这种情况下,苏联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政策,一方面是继续努力进行集体安全的构想,但是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吞并后,苏联也开始不再拒绝和德国改善关系。

德国和苏联在三十年代都是在重整军备,德国的扩军备战成果比较大,而苏联的重整军备也是卓有成效,而且苏联的重整军备的计划规模更加巨大,如果是苏联的军备完成了重整,那么只要苏联一家德国恐怕就已经是无法对付了,当然苏联的2个五年计划的确是缺陷很多,但是毕竟是为苏联提供了一付钢筋铁骨,虽然这幅钢筋铁骨上边还是缺乏血肉,但是毕竟也是一付钢筋铁骨,所以德国在面对苏联的时候,还是十分小心。
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瓜分东欧的地盘,不只是波兰还包括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虽然为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但是苏联付出了巨大的道义上的代价。而且最后还是被德国打了一个冷不防,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付出那么大的道义代价是不是值得,值得商榷。

而由于比较理想的集体安全不可能实现,那么就要尽力推迟自己参战的时间,这个时候,苏联实际上采取了一条类似英法的政策,英法是祸水东引,而苏联是祸水西引,并且也是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就是通过吞并一些东欧小国建立和德国的缓冲地区,这些地方就包括波兰的部分地区和波罗的海国家,还有罗马尼亚的一部分。

其实,斯大林十分明白,苏联和德国迟早是要打一下的,而且这是一场事关苏联存亡的战争,所以要尽量的拖延参战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