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再好的战术,队员执行不下去,也是白搭。
莎莎能够在一周后,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告诉伊藤,别嘚瑟,我还是那个“暴力莎”。赢球,是莎莎实力强,是坚决贯彻教练组技战术布置的结果。
当然了,赛后马琳接受采访,剧透了刘国梁主席“越洋指挥”的事,他说刘主席赛前打来电话,布置技战术安排,具体怎么布置的,是什么战术,没说。不过,刘国梁主席不在现场,能时刻关注比赛,关注***变化,这真是责任担当了。
从莎莎打伊藤看,发场球,让她搏杀,扛住她一板,然后轮到莎莎来杀板,也就说,最多扛住前三板,在多拍相持中,那就是莎莎在表演了!然后,大头藤自己就是失误连连,发球被罚分后,直接心态***,赛后又哭了。
说到“死亡凝视”,也没那么神奇。只不过刘国梁主席多看她亮眼,能发现问题所在,流传广泛的一张图,是去年低刘国梁主席应日本乒协邀请观看T联赛期间,对张本的直视,被球迷戏称为“死亡凝视”,自从被月半盯上,好日子就到头了。看看张本,现在都输成啥样了!
当然了,伊藤这个选手非张本可比,她比较顽强,动不动闭关修炼,出来就能有新变化,这次的瑞典赛、德国赛,连续打入决赛,可见其效果。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国梁主席对于这样强大的对手,会多看几眼的!他的“越洋电话”——隔空指挥,就是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随便破解来给教练组说说,最关键的还是选手领悟与执行力。
记得在瑞典赛陈梦胜伊藤后,谈到如何备战伊藤时,她说:“从队友与伊藤打的比赛中来准备。”一句话,国乒谁赢伊藤,都是教练组从队员与伊藤交手中总结出来的!
德国赛莎莎狂殴伊藤,除了教练组因素外,关键还是在于莎莎自己!
“不敢松懈”!“皮紧一点”!莎莎终于做到了!!👍👍这就对了,这才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应该有的态度!“不敢松懈”!!莎莎终于成熟了!
热烈祝贺莎莎!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我认为更合理的说法是战胜伊藤国乒所有人集体努力的结果!
孙颖莎4-1轻松战胜伊藤美诚,赛后马琳指导接受了采访,他剧透了赛前刘国梁主席特意打电话布置技战术,但具体是什么战术,马琳指导没有详细说明,而孙颖莎场上对这个技战术执行的非常坚定,并最终赢得了比赛。
我们通过这段采访可以看出,刘国梁近期一定是对伊藤美诚进行了专项研究,他虽然没有亲临现场观摩比赛,但却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观看比赛,进行所谓的“死亡凝视”,刘国梁的研究能力非常强,这是圈内出了名的,素有“智多星”美誉。
伊藤美诚的短板和七寸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通过比赛反推一下刘国梁的技战术部署。说白了就是发她底线长球让她搏杀,然后孙颖莎撤后半步等着先防一板,随后伺机反攻,莎莎全场击败都是贯彻这个思路,发的几乎全是长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从实际效果看屡试不爽。因为刘国梁算准了伊藤不可能一直搏杀成功,只要抗住第一板,那么剩下的节奏就是孙颖莎来掌控。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胜利刘国梁的“死亡凝视”和“隔空指挥”确实管用了,他能打电话给马琳和孙颖莎,说明对这场比赛很重视,心系前线作战的***,这份担当值得大赞!当然再好的技战术也是运动员去执行,孙颖莎这方面确实做的非常出色,而场外指导马琳能够临场指挥莎莎更好的执行技战术,功不可没。
最后,国乒现在对伊藤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到位,说白了是从很多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从这角度看,要感谢那些输给伊藤的队友,大家觉得呢?
以上是我的回答,认可请转发,喜欢请关注,敬请热烈赞,有不同看法,欢迎下方一起讨论。
刘主席虽然人没有到场,但是话已经到了。莎莎赢球,刘主席是幕后的大功臣!
说到这,肯定有人会说,莎莎赢球和刘主席有什么关系,刘主席人都没有来!这个事还得从马琳在决赛之后的接受媒体采访的回答中说起,按照小马哥当时的说法,刘主席通过电话给了国乒很多的意见,莎莎也是按照赛前制定的战术在打!
我们来看看马琳指导说的具体内容:
有人可能会说,马琳指导有些夸张了,说的也有可能是奉承话!这里个人想说,刘主席的能力确实毋庸置疑,真的有可能有这么大的能力!昨天的比赛,孙颖莎打的很坚决,从开场到结束都是如此,发球也是长球为主,主动上手,打对攻!
平野美宇这个老例子咱就不谈了,就说说今年的比赛。世锦赛的时候,刘主席也是在决赛之前亲自陪着马龙来练球,指导马龙,孙颖莎在世锦赛击败伊藤那次,刘主席也是在前一天来帮莎莎备战!
“死亡凝视”是夸张的说法,但是隔空指挥没什么可质疑的!刘主席作为球员,教练员的表现在那摆着,这个阅历别人还真比不了。对于比赛,对于每个对手,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给国乒一些建议!
刘主席不可能每场都亲自督战,但是他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国乒的教练组说,让他们来帮助球员备战!国乒是一个整体,刘主席是这支队伍的核心!
这一战打的精彩,为刘主席点赞,为莎莎点赞!
死亡凝视这样的话就不要再提了,挺恐怖也挺恶心的。隔空指挥倒还是有些眉目,不过莎莎时隔7天先输后赢,拿下伊藤美诚,我觉得最大的功劳还是在于马琳和莎莎自己。
1.莎莎摆正心态,准备充分,伊藤只能束手就擒。
论实力,莎莎完全在伊藤之上。之所以在瑞典公开赛2:4负于伊藤,有伊藤“闭关修炼”耍的几个发球小花招有关。伊藤发球上的变化多端,让莎莎几次拧拉不爽之后,对自己有所怀疑。以至于最后莎莎自己说:“我都不知道怎么接她的发球了。”但小姑娘的聪明就在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仅仅时隔一周,莎莎完全破解了伊藤夸张的发球,接发球环节丝毫没有犹豫。
相反,她在发球上做足了文章,底线长球又急又快又顶,让伊藤弹击起来非常容易直接失误。再配以正手短球,中路急长,让伊藤很难站定了在反手强势弹击。在失去接发球及前三板的抢攻之后,伊藤赖以生存的必杀技全被限制,输球也在所难免了。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能够重新摆正心态,执行教练战术,沉着冷静应对,19岁的莎莎真是令人敬佩,无可***。
2.马琳现场指导淡定、从容,和莎莎沟通相当默契。
与上一场瑞典公开赛相比,莎莎与马琳的沟通看起来十分默契、流畅。马琳不急不缓的现场指导、表达,莎莎能够认真听得进去,并在场上执行到位。这也让人遥想到去年瑞典公开赛,朱雨玲在被伊藤打得方寸大乱之后,还现场与李隼发生争执。莎莎人小鬼大、少年老成,没有一丝慌乱,颇有大将之风。